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镁业动态 > 营口市工信局对历彦平代表提出《关于为镁制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环境的建议》的答复

营口市工信局对历彦平代表提出《关于为镁制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环境的建议》的答复

  • 发布人:中国镁质材料网
  • 发布时间:2024-06-28
  • 浏览量:252
【字体:

历彦平代表: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为镁制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结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菱镁行业基本情况

营口地区共有涉镁企业61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7户,固定资产总值近340亿元,有生产设备2278台(套),从业人员7万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近3000人,技术工人万人以上。我市镁行业产品主要有:镁质耐材、镁化工、和镁质新材料。以镁质耐火材料为主,产品覆盖率占到国内市场的60%和国际市场的40%。氧化镁电熔炉、镁质系列砖生产线及超高温隧道窑数量居全国第一位、高品级电熔镁砂、烧成砖、不烧砖和功能性耐火材料等定型产品年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拥有亚太地区第一大碱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青花集团、全国最大镁碳砖生产企业金龙集团、全国最大重烧镁砂生产企业嘉晨集团、全国最大电熔镁砂生产企业辽宁新发展集团、世界最大的化学法硫酸镁肥生产商及出口商菱镁化工集团。

二、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情况

(一)大力宣传产业政策

我市通过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印发《营口市惠企政策文件汇编》、聘请行业专家开展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宣传产业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今年2月份我市组织召开创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政策解读会,邀请4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及相关领域专家共60余人参会,讲解创新型中小企业、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方面的政策。

(二)壮大生产规模

2023年,我市镁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已达到227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1.9%。2023年,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5亿元;营业收入248.9亿元;利润1.86亿元;应交增值税5.84亿元;耐火材料制品产量457.8万吨。金龙、青花、奥镁、濮耐等4户头部企业的营业收入已占到全市镁产业集群总营收的33.2%。镁质耐火材料制品、硫酸镁肥和电工级氧化镁粉三种产品的年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三)提升科技水平

我市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瞪羚企业6家,雏鹰企业10家。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7家,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8家。5家省实质性产业联盟,14家市实质性产业联盟。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4家涉镁企业被认定小巨人企业,9个科技项目列入省级“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34个项目列入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石桥市美尔镁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辽宁嘉顺、大石桥美尔镁2家企业获得中国菱镁行业达标企业。大石桥市金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

(四)升级镁质产业

一是镁化工产业有新发展。依托菱镁化工集团重点围绕我省菱镁矿、水镁石矿、硼镁矿等资源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不断深入研究,致力于镁素营养在植物、动物、人体、工业品添加剂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镁质新材料有新突破。依托辽宁嘉顺、美尔镁公司和荣兴达公司生产的电工级氧化镁粉和光学晶体材料、光学真空镀膜材料,年产电工级氧化镁粉3.5万吨,光学晶体材料、光学真空镀膜材料等产品2200吨,拓宽了电熔氧化镁材料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促进氧化镁深加工技术升级,提高镁资源利用率,增加镁资源附加值。

(五)严控菱镁产能

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关于推进菱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遏制菱镁矿浮选及镁砂行业产能过剩,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确保《菱镁矿浮选及镁砂行业产能置换办法(试行)》的有效实施。对全市各类菱镁产业生产线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依据企业报送结果,进行了营口市菱镁产业生产线清单进行公示、公告,共有169家企业1040条生产线。二是根据我市具体情况,研究修改了《营口市菱镁矿浮选及镁砂行业产能置换流程》,规范置换流程,为大石桥成达公司、营口镁年晨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完成产能置换,减少产能11.3279万吨。三是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淘汰了27家69座轻烧反射窑和5座重烧窑。四是开展日常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为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镁制品行业多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组织市耐材协会与中钢热能院对中建镁砖、富城耐火、宏宇集团、全顺佳明4家耐材企业进行专业节能诊断,指导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六)培育优质项目

积极推进优质项目培育,2023年,我市共有营口炜烨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环保不烧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辽宁嘉顺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防火电缆用特种矿物质绝缘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等24个菱镁产业项目开复工建设,总投资1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辽宁嘉顺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防火电缆用特种矿物质绝缘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经试生产,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实现2.5亿元。该项目是顺应绿色智能环保的要求,对传统生产体系进行数字化重构,引入先进智能设备代替传统机台生产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作业环境的同时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及财务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融合,稳步向智能化工厂转型。同时,今年我市培育的辽宁嘉顺科技有限公司核电级电热管用氧化镁项目等12个优质项目,均列入省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

(七)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光阳耐火投资1.3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中镁高温投资0.8亿元建设节能环保生产线、金泓源年产20万吨新型窑外分解工艺锻烧氧化镁粉等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运用机器人群管控系统、5G数据传输、MES系统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在部分企业、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奥镁公司获得省智能工厂称号,鲅鱼圈耐火、中建镁砖获得省数字化车间称号。

(八)推进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菱镁企业绿色发展。 辽宁嘉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鲅鱼圈耐火、佳镁耐火2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推动菱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广金龙集团的“5G自动化生产车间”、辽宁营口镁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用菱镁石尾矿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和余热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辽宁中镁集团“利用废弃高钙菱镁矿石制备高熔点镁钙砖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等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项目,促进了耐材行业生产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环保零排放转型升级,提质降本增效。

(九)争取专项资金

积极为企业争取专项资金,助推菱镁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共为辽宁嘉顺、辽宁奥镁等5家企业争取专项资金300万元,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注入资金活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创新驱动 科技引领转型

充分利用《营口市推动科技创新十项政策》,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后补助、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企业·博士双创计划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以镁骨干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共同参与组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培训、指导和服务,培育核心竟争力,把菱镁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

2.编制发展规划 优化产业布局

制定科学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行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约化、集聚化原则,镁制品加工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聚区。优先考虑集聚区内拆除现有传统轻烧镁窑、重烧镁砂窑、中档镁砂窑,改建为新技术、新工艺窑炉;优先考虑依托现有关闭的企业,有用电负荷、闲置场地厂房等资产进行盘活重组的项目,采取产能减量置换方式,实现菱镁产业提档升级;优先支持建设镁制品终端项目。

3.促进两化融合 构建服务平台

围绕产业结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力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改造生产、销售、管理等产业链各环节,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搭建营口市镁产业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全地区镁产业企业提供专业信息咨询服务;推动镁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和镁质材料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4.做好重点突破 发挥典型作用

充分推广菱镁行业典型示范作用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上市融 资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利用环保、国土、安全和产业政策等综合手段,推动不达标的中小企业退出。支持骨干企业以品牌、技术、资金等要素为纽带,推进横向兼并重组,纵向延伸产业链。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上市融资等形式,进行兼并重组。

5.坚持绿色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我市菱镁等行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支持企业绿色、智能工厂创建,引导镁产业全流程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镁产业向“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

联系人:王行俊  (电话:)2919056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