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其他 > 生物柴油企业面临“吃不饱”困境

生物柴油企业面临“吃不饱”困境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04-29
  • 浏览量:370
【字体: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其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航煤在商业客机试飞成功,让人们对“地沟油”寄予更高的预期。但是业内人士表示,在“地沟油”变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进程仍然崎岖不平。

  

“目前生物柴油炼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青岛环科废油脂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春扬表示,生物航煤的试飞成功,将使“地沟油”的出路更加广阔,需求量也将进一步放大。孙春扬介绍,“地沟油”与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为86%。目前国内的生物柴油一般通过两个渠道被重复使用:一是船舶燃油,一是汽车燃油。前者出厂价格为每吨6800元左右,后者出厂价在每吨7000元以上。

  

孙春扬认为,“地沟油”做成生物柴油,再做成航空燃油,在技术和设备上已不存在障碍,只是投入成本需要仔细计算。

  

“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是两个概念。由于二者的工艺置换方式截然不同,‘地沟油’经过处理成为航空燃油,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总体而言,生物柴油转化为生物航煤,转化率为40%至50%。”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吨生物柴油转化为生物航煤的成本在6000元以上。

  

由于种种原因,“地沟油”向生物柴油“流变”的渠道并不畅通。在青岛,先后有包括青岛环科在内的6家企业获得“地沟油”收运运营资质。不过,这6家“地沟油”收运企业时常处于“吃不饱”状态。青岛市政部门的统计显示,青岛上万家餐饮企业每天生产的餐厨垃圾将近400吨。但是,目前走“正路”回收处理的餐厨垃圾不足总量的30%。

  

由于这样的原因,济南这几年有十几家用“地沟油”加工生物柴油或化工原料的正规公司,最终多因吃不饱黯然倒闭,现在仅剩两三家。

  

“由于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短期内难以实现,加之成本较高,对于以‘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企业来说,不会构成大的影响。但从长期发展看,生物航煤将成为‘地沟油’加工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表示。应用生物航煤,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50%的目标提供支撑,同时也可有效应对欧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税政策。

  

中国镁质材料网 采编:cl】

相关文章